(2)雷击的选择
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概略的情况。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地区内,雷电活动也有所不同,有些局部地区,雷击要比邻近地区多得多。如广州的沙河,北京的十三陵等地。我们称这些地方为该地区的“雷击区” 。
雷击区与地质结构有关。苏联H﹒C﹒斯捷柯里尼科夫(CTehojhkob)曾用模拟试验的研究方法证明,如果地面土壤电阻率的分布不均匀,则在电阻率特别小的地区,雷击的几率较大。这就是在同一区域内雷击分布还是不均匀的原因。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雷击选择性” 。试验结果证明,雷击位置经常在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土壤上,而电阻率较大的多岩石土壤被击中的机会很小。这是因为在雷电先驱放电阶段中,地中的电导电流主要是沿着电阻率较小的路径流通,使地面电阻率较小的区域被感应而积累了大量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雷电自然就朝这些地区发展。
根据H。那林达(Norinder),O.沙卡(Salka)和上面提到的H.C.斯捷柯尼科夫的试验结果和实际调查资料证明:
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山区和平原,雷电选择性都比较明显;雷击经常发生在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和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
在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也容易遭受雷击。此外地面上的设施情况,也是影响雷击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当放电通道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电场受地面物体影响而发生畸变。如果地面上有一座较高的尖顶建筑物,例如一座很高的铁塔,由于这些建筑物的尖顶具有较大的电场强度,雷电先驱自然会被吸引向这些建筑物,这就是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的缘故。
在旷野,即使建筑物并不高,但是由于它是比较孤立、突出,因此也比较容易遭受雷击。调查结果表明,在田野里供休息的凉亭、草棚、水车棚等遭受雷击的事故是很多的。
从烟囱冒出的热气柱和烟囱常含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分子气团,它们比一般空气易于导电,这就等于加高了烟囱的高度,这也是烟囱易于遭受雷击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一支较高的烟囱附近,如果有一支较低的烟囱,在高烟囱不冒烟而低烟囱冒烟的情况下,雷电往往直接击在低烟囱上。所以在高低两条烟囱并排时,即使低烟囱在高烟囱雷电保护范围之内,但仍然要求两条烟囱都要装避雷装置。
建筑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和状态,对雷击选择性都有很大关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内部有大型金属体的厂房,或者内部经常潮湿的房屋,如牲畜棚等,由于具有很好的导电性,都比较容易遭受雷击。
上面所谈到的这些雷电选择性,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很不全面,但它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雷击选择性的资料,因而对防雷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决定哪些地区、哪些建筑物应该加避雷装置,而另一些地区、建筑物在防雷投资上可以少花一些或甚至不必花费投资。
在同一区域内雷击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雷击选择性”。 雷灾事故的历史资料统计和实验研究证明,雷击的地点以及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掌握这些规律对预防雷击有很重要的意义。同一区域容易遭受雷击的地点和部位有:
易遭雷击的地点:
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山坡与稻田接壤处;
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
易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
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楼等;
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热气柱的厂房、管道等;
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地下水位高或有金属矿床等地区的建(构)筑物;
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构)筑物。
同一建(构)筑物易遭受雷击的部位:
平屋面和坡度≤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和屋檐;
坡屋度>1/10且<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